法律面前 窮人含___
從 Providence v Hexagon 論建築審裁制度如何對弱勢者不利
近年來,英國法院在處理建築審裁裁決的執行時,反覆重申「pay now, argue later」(先付款,後爭議)的政策。這種制度設計,本來是為了保障現金流,避免工程停擺;然而,在現實操作上,卻常常出現一種結構性的不對稱:財力雄厚的一方,可以藉着申請「stay of execution」(暫緩執行)來拖延付款,而財政脆弱的一方,卻往往在制度邏輯下陷入困境。Providence Building Services Ltd v Hexagon Housing Association Ltd(2025, Mayor’s & City of London Court)提供了一個例子。
案件背景
Providence(承建商)與 Hexagon(業主)簽訂了 JCT Design & Build 2016 合約,負責興建 37 個住宅單位,合約金額約 720 萬鎊。雙方長期有付款爭拗,Providence 最終依合約條款以「遲延付款」為由終止合約。Hexagon 不服,提起第一次審裁,裁定終止無效;Providence 其後入稟法院,獲得上訴法院裁定終止有效,Hexagon 則上訴至最高法院,聆訊定於 2025 年 11 月舉行。
在上訴進行期間,Providence 再次啟動審裁,索取終止後的「終止結算帳目」(termination account),並於 2025 年 4 月取得約 44 萬鎊的有利裁決。Providence 隨即入稟要求法院頒布強制執行命令。Hexagon 雖不反對裁決入判,但要求法院暫緩執行 (stay of execution),直至最高法院最終裁決。
法院裁定
法官 Parfitt HHJ 承認審裁裁決應原則上「即時執行」,但同時指出:
若存在實質風險,即將來若上訴成功而承建商無力歸還,法院可視為「特別情況」,准許暫緩執行;
Wimbledon v Vago 所確立的兩個「反例」並不適用:Providence 的財務狀況與合約簽訂時相比已大幅惡化;而財政困境亦非主要由 Hexagon 的欠款所致;
由於最高法院聆訊在即,時間上僅為數月,准許一個「限時 stay」屬於恰當平衡。
法院雖頒布判決金額,但暫緩執行,直至最高法院作最終裁斷。
法律與現實的落差
這宗裁決再一次突顯一個殘酷事實:法律制度在邏輯上「中立」,但在效果上往往對財務脆弱的一方極為不利。
「破產風險」反而成為弱點
Providence 辯稱若 stay 被准許,公司將面臨清盤壓力,甚至連上訴程序都難以維持。惟法院反駁,財政困境本身正是支持 stay 的理由:因為一旦上訴得直,Providence 極可能無力歸還。換言之,「我太窮,所以要即時收款」的邏輯,在法庭眼中完全站不住腳。舉證負擔沉重
要抗衡 stay,一方必須證明其財務情況與合約簽訂時大致相同,或困境主要由對方拖欠引致。這對小型承建商而言,往往難以提供充足會計資料或財務專家證供,結果在實務上處於劣勢。制度傾斜的大局
「pay now, argue later」的政策表面上對承建商有利,但一旦涉及上訴或複雜訴訟,財政較弱的一方便極易在「repayment risk」這個標準下被擊倒。強者能承受周轉壓力,弱者則可能一擊即沉。
窮人含___的司法景象
Providence v Hexagon 讓人見到,法律語言中強調「公平」與「中立」,但在具體運作上,弱勢一方的聲音往往被制度邏輯掩蓋。法院口中沒有「向強者傾斜」,但結果卻是:財務充裕的一方可以拖延付款,財務脆弱的一方即使贏了裁決,卻無法即時得到金錢。
這種情況下,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」只是一句虛妄口號。對於小型建築公司、弱勢承建商而言,現實是法律面前 窮人含__。